查看原文
其他

总书记考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大桥人答好长江大保护考卷


  10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情况。




  (以上内容载自新华社公众号、央视新闻)


我们看到

总书记考察的行程中

有中铁大桥局参建的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影像里

与总书记同框的还有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九江长江大桥

身为大桥人

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以长江为轴,充分利用长江岸线的自然风光,彰显九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绘就大美长江新画卷。

  由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参建的二期项目于2022年11月份开工建设,2023年4月10日,项目提前开园,较合同工期提前35天。项目总面积约为18.8万平方米。项目保留锁江楼及浔阳楼内原有景观及建筑,并对园内绿化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内容为“一带多节点”,“一带”为滨江绿道贯通及路侧绿化提升。“节点改造”主要包含儿童活动天地、镇水牛广场、锁江楼、浔阳楼、水厂、莲花广场的改造提升及堤外的江滩步道贯通。


  滚滚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   

  长江蜿蜒,见证中华大地的日新月异,也见证着新中国桥梁事业腾飞的足迹。


  • 2018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5日一大早,习近平前往荆州市荆州港码头乘船,沿江察看两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画面中,与总书记同框的大桥为中铁大桥局承建的荆州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荆州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浩吉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桥长1458.85米,主跨长518米,曾获第四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一条跨越长江的重载铁路桥梁。


  • 2020年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调研。在同市民群众亲切交流时,总书记这样提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今天上午,我在上海参加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下午就来南通了。当年,你们这里和上海隔江相望,南通不好‘通’,现在跨江大桥建起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生动的话语,赢来大家的热烈掌声。



沪苏通长江大桥:

  沪苏通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11.072千米,主跨1092米,是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设计建造技术实现了多项世界之最,并入选“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大桥建成后,大大提高了铁路过江运输能力,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助推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跨江融合、协同发展。


在桥梁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

建桥人用智慧和汗水突破了一道道天然屏障

同时也没有忘记

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

在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

所强调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牢记于心、践之于行

积极贯彻绿色、低碳、节能发展理念

以有力举措保护我们共同的母亲河——长江


 科技创新  助力“双碳”进程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中铁大桥局始终坚持深化科技体系改革,加大低碳技术研究力度,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中铁大桥局站在国家”双碳“战略高度,依托“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桥梁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桥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着力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开展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应用,重点围绕低碳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大力推动低碳环保材料、绿色建造技术、节能施工装备的研究应用,助力国家科技进步,实现“双碳”目标。



  同时,大桥局依托在建工程进行技术攻关,例如依托常泰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等项目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碳纤维材料和其它新型低碳材料的研发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均能有力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C60高性能混凝土


  多年来,中铁大桥局利用自身研发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工程,狠抓节能降碳关键技术研究,在研究中贯彻“双碳”理念,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比如,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正交异性板组合桥面体系成套技术等40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低碳设计  夯实绿色建桥


  绿色设计是绿色建桥的关键、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方案设计绿色化。为做到方案设计绿色化,中铁大桥局设计公司联合设计院,以BIM技术为手段,以减碳零碳为目标,将低碳环保理念深度融入设计方案中,力求在设计源头上体现“双碳”思想,实现集绿色、审美、使用功能于一体。比如,在跨江大桥的方案设计上,提倡一跨而过、公铁分层共建桥型,努力减少传统桥型对实际空间、视觉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占有,确保将桥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在材料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可回收再利用、低碳环保的钢质材料,充分利用钢质材料低碳节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项目部以大跨无砟轨道钢桁结合梁施工关键技术为切入点,深化与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院校间的产学研合作。


  工艺设计绿色化。中铁大桥局的技术人员在工艺的设计上,提出“五变”绿色施工工艺。在“五变”施工工艺中,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实现施工设施的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崇明东平梁场占地119亩,项目部以“绿色建桥”为己任,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绿色建造  落实“双碳”行动


  中铁大桥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在桥梁工程中的创新应用,大力推广绿色建造技术。



桥梁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


  变传统工厂为智慧工厂。智慧工厂综合运用了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人机远隔千里的交流互动。智慧梁场、智慧停车云平台、绿色环保智能拌合站、钢筋智能加工中心……

  变传统建造为绿色建造。中铁大桥局在桥梁建造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组织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追求高效、环保、低耗、低碳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四节一环保”。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施工环保要求。


  近年来,中铁大桥局先后发明并推广应用了长距离管道水力排渣施工技术、架梁吊机架设墩顶节间钢梁施工技术、活动支架辅助不变幅架梁吊机架设钢箱梁方法、自浮式钢底板围堰、双层公铁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桥梁承台、墩身预制及运输施工技术,大体积箱梁整体预制架设施工技术,桥梁组合梁大节段预制架设施工技术等1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造技术。特别是“长距离管道水力排渣施工技术”,充分利用长江水路运输优势,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通过水路运至弃渣场,不仅节省土地,还提高了项目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水平。


装备研发  打造节能利器


  绿色装备是集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功能于一体的施工装备,是建造绿色桥梁、实现“双碳”目标的必备工具。


 沪苏通长江大桥钢桥面UHPC铺装现场



  中铁大桥局依托参建的大型桥梁项目,结合桥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进行研发创新,打造了一批高技术含量的绿色施工装备,如海上专用运架梁一体起重船、大直径动力头工程钻机、铁路客运专线搬提运架成套设备等。


  多年来,大桥局大力推行使用绿色装备,减少施工中的“碳足迹”。在跨江跨海桥梁建设中,3200吨“天一号”箱梁运架一体船、3600吨“海鸥号”运架梁起重船、“大桥海威”打桩船等绿色施工装备,提升了桥梁施工“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绿色化”技术水平;在大跨、高速、重载铁路桥梁建设中,900-1500吨箱梁搬提运架设备、240吨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等施工设备,为中国桥梁向“整体制造+快速安装施工”绿色方向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


建桥装备



一座座宏伟的大桥

一个个优秀的环保施工案例

折射出中铁大桥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思考

以及对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统筹推进


宜昌至喜长江大桥

在大桥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鲟的保护要求

采用一跨过江设计方案

不在水中建桥墩

这样既使中华鲟洄游不受影响

又保证了长江航道不断航

考虑到中华鲟等鱼类的习性

全桥照明设计采用LED灯

用电脑控制光线角度和强度

为了不让主桥桥面上的污水流入长江

每段箱梁的两侧都设计了排水槽

相邻箱梁的排水槽对接相连

确保管道直通城市排污管道

有效保护了水中生物



武汉青山长江大桥

项目部紧紧围绕“四节一环保”

为核心的绿色施工理念

通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

新材料、新技术及创新管理方式

最大限度地达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

降低安全质量风险

节约施工设施

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确保大桥建设施工过程绿色环保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

在大桥沉井施工过程中

研究使用了“长距离管道水力排渣施工技术”

该技术充分利用水路运输优势

将沉井内泥浆排入小型的泥浆中转池

再由大功率砂石泵将泥浆通过管道

远距离输送至江边泥浆船内

经沉淀后的清水排回江中

渣土由泥浆船通过水路运输至弃土地点

沉井补水同样利用大功率砂石泵

将水通过管道远距离输送至沉井内

该方法突破了常规采用的沉淀循环池方法

节约施工用地约13333平方米

渣土全部采用封闭管道输送

施工过程文明、环保、节能、高效

这些新技术助推中国桥梁施工技术

由“传统建造”向绿色建造转变

引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巢马城际马鞍山公铁两用桥

项目部联合

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技术团队

积极筹划大桥的智能与绿色建造

总体方案和应用亮点

项目前期

技术团队为提高资料填报效率

积极推进施工资料质检系统

研究如何智能化生成报验资料

最终形成了各部门施工数据相互贯通的实用技术


燕矶长江大桥

燕矶长江大桥

采用“一跨过江”的设计

最大限度减少对长江

以及河床河势的影响

北岸主塔墩位于长江岸边的斜坡上

高差达10米

有别于传统的填平和挖平斜坡

中铁大桥局将大斜坡进行缓坡处理

通过增加辅助的边坡支护

减少大拆大建

将施工对原始河床的影响

降到最低

有助于保护江豚等水生物


常泰长江大桥

开工伊始

项目部就把环境保护与施工安全、质量

工期、效益共同当做项目重要指标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

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

确立了多项节能环保措施

从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入手

为绿色施工做好了制度保证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

大桥穿越安徽铜陵

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皖洲自来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以及规划老洲江北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为了保护水环境

在生产一线

建设者在钻孔施工中采用

“泥浆池+泥浆泵”作为循环结构

冲孔过程中泥浆不“落地”

在办公生活区

雨污通过专门设置的排水沟流入市政管网

食堂厨房配置了油水分离器

集中收集的餐厨水经过分离后再排放


“绿色建桥、建绿色桥”

让绿色成为“中国桥梁”的亮眼色

是大桥人永恒的追求

以绿色为底色

大桥人不仅绘制出一幅市民宜居图

更交出了一份不负总书记重托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桥答卷”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熊旭辉



【相关推荐】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先通段通车!中孟“一带一路”合作再结硕果

均超亿元!中铁大桥局9月产值前十项目榜单发布

桥见70年|从基础试验到智能建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